德育探索

关于对中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思考----邱琼
作者:邱琼    德育处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824    更新时间:2007-5-17

关于对中学生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思考

福建师大文博附中  邱琼

 

事例一:为配合第五单元“亲情”主题教学活动的展开,我特意组织了两节以“我爱我家”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课,以了解我们学生在家庭亲情方面的真实情况。结果让我忧心忡忡:在口语交际和写作环节,多数学生都无法感悟到亲情的伟大力量,表达的情感苍白无力,生活体验多数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和方式获得,缺乏自己真实的体会。

事例二:我班上不乏性格内向、家庭不完整的学生,这些学生因自身性格、学习环境、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的原因,长期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于是,逐步养成了自闭、敏感、孤僻、怪异乃至粗暴的性格。这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中尤其明显。我班某某某同学系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早逝,从小靠在超市当促销员的妈妈微薄的收入抚养长大,“穷人家”的孩子本应早当家,可恰恰相反,他不仅不能够体谅妈妈的含辛茹苦,反而经常耍孩子脾气,稍有不顺心之事,轻则斥责妈妈,重则拳打脚踢,妈妈无处躲藏,只好无奈地跑出家门。最为严重的一次竟然惊动了110

事例三:为了了解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真实情况,我以初一学生66人为调查对象,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以下内容为调查内容的一部分。)

        ①你是否帮助父母干活?

        经常16  有时35  很少49

        ②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

        知道40  不知道60

        ③你是否知道父母爱吃的饭菜?

        知道42  不知道58

        ④你是否常与父母谈心?

        经常14  有时49%  基本没有37%

        ⑤你觉得父母工作压力大吗?

        压力很大17%   一般23%    没有压力60%

        ⑥你的零花钱你够用吗?

        够用27%   不够用48%   视情况而定25%

以上几则事例只是我在平时工作中一点小小的发现,但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实施,我国目前已有5000多万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产生的特殊群体,受到来自家庭的过分爱护与保护。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捧为“小太阳”、“小皇帝”、“小公主”,过多地讲究孩子的营养、打扮、排场,这些“过度”的爱,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由于“知、情、意、行”发展不平衡,中学生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这种行为偏差主要有:不听从父母教导,常惹父母生气;在家庭生活、娱乐活动中喜欢独享独占,不会礼让父母;不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中学生这种行为偏差的主要表现有:不知父母工作之辛苦,不知父母养育之恩,时常顶撞父母,父母的言行稍有不如意之处,就撒娇顶撞、甚至是斥责、漫骂、毫无礼让约束;对自己的事过分地“保密”,不愿让父母过问;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我行我素,父母的话入耳则听,不入耳则不予理睬。;一些孩子还认为父母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孩子的行为表现……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谁又相信他能够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呢?一个人如此,危害可能尚不足惧,那么,一代人呢?

这些都使我们惊呼:现在该是猛醒的时候了!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教育如果还不摆到议事日程,那么,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在素质方面大打折扣,难以接受21世纪的挑战。

一、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

首先,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曾有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清代文献《增广贤文》也曾云:“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说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究其本质,这些警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其次,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是中学德育建设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倡导的“孝”是摒弃了封建主义糟粕之后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道德观念相适应的“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它具有传统美德的健康内核。我们提倡的孝敬父母强调亲爱父母之情,敬重父母之心,顺承父母之意,侍奉父母之行。这些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相符的,也是目前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改变目前家庭中存在的孩子专横、缺乏同情心等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要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家庭方面: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这样,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纯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力量比伴随其成长的言传身教更能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2)学校方面:

第一、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学阶段,由于学科较多,教材内容丰富,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品质实际、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运用具体联想、展开想象、观察比较和系统归纳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做到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父母真挚而强烈的爱心。

第二、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的教育。由于学校的德育活动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针对性,有意识地在各种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教育,能使德育活动收到综合性的效益。因为孝敬父母这一主题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故只要我们选准目标,选择有利的时机,针对学生实际,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就一定能使这一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德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如举行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历史小故事展览、手抄报竞赛、作文竞赛等等。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情感,也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因此,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是对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亲其亲、长其长,那么,我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够实现!


 

德育处录入:dy    责任编辑:dy